5月21日,桃源心理学会专家陈春云、刘丽芬来到特校对康复部师生家长指导心理健康工作,陪同的还有关工委李郁芬副主任。
在多媒体教室,陈春云老师为康复部师生、家长们做了一场《敢面对,破局限,不放弃,不失望,坚持,坚持,让自信的阳光照亮梦想!》的公益讲座。
陈老师从身边的感动说起:孩子们巴巴的眼神,充满依恋、向往、诉说,渴望、无助、不舍的日常……家长们极具耐心细心,不厌其烦,一遍遍反反复复,发现、摸索、共情,简单又繁琐的艰难!很少责备训斥,只是默默从自身找原因,从问题找方法。一点一滴培养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,培养能坚持听讲几分钟的注意力……
特教老师们鲜为人知却异常伟大!面对这样情绪难控特殊的孩子,他们始终以宽容、慈爱的态度呵护、指引他们敞开封闭的心灵。谁能想像,上百遍千遍,机械重复、单调琐碎、枯燥乏味的工作,他们却没有抱怨,满怀母爱想方设法时时处处呵护着孩子们。种种感动之余,即使点滴光热,也愿风雨同舟。
从教40多年的陈老师,这样理解特殊儿童的心:他们与正常孩子一样,有着心理发展的需求,渴望交流,享受友情关爱,自尊心比正常孩子更强;越关注越成长,年龄的增长能力也会逐渐增强,会一步步缩短与正常孩子的距离,需要耐心等待;好想与正常同伴交往,好想一点小进步,也得到表扬;不自信的时候,鼓励就有力量;他们也会拼命长大,努力成为父母的骄傲。
陈老师总结了特殊孩子家长们容易陷入的6个误区及9个对策:
1、质疑对孩子付出的意义,否定对孩子可能性的发展。
2、信念不坚定,几度动摇,特殊教育没有持续性。
3、“帮教”意识薄弱,存在“家长管养,教师管教”的观念,把自己的职责等同于保姆,只负责衣食住行等生活起居。
4、急躁焦虑,缺乏耐心等待,疏忽自己的坏情绪。
5、包办代替,什么事说不如做,剥夺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,造成孩子消极思维定势。
6、忽略主动学习专业知识。校内校外结合不够。
专家指导:特殊儿童父母应该怎么做?
1、了解孩子心理特点,千万不要因为“倒霉”“命苦”,“不幸”这些字眼占据思想,现实不能再选择,但未来的路还有选择的可能。
2、正视缺陷,学会自我肯定和接纳,给孩子安全感,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每一次过失。
3、静待花开,满怀期待的心理,不急躁,不抱怨,学会赞美孩子每一点进步,欣赏孩子每一个闪光点,帮助孩子战胜自卑。
4、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,发掘潜力,培养自信心。
5、“全纳”教育原则:满足儿童需要,不包办也不放纵,将爱的行为具体化,以正确的方式爱孩子。
6、创造条件与常态儿童交往,一定不能嫌弃,要感受和参与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等一切活动。
7、向专业老师学习,更大的包容与耐心,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积极主动性,扩大大脑兴奋点,有利于建立新的神经通路。
8、和孩子一道坚强面对人生,从家务小事训练,树立信心,让孩子觉得自己不是个废人,还能够减轻父母的劳动。
9、永远坚定不移的信念——缺少什么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,一定让孩子感到更多一些的快乐。
陈老师用原创诗歌《伤痛处开出的花 终会大放异彩》致谢天下最伟大、最不容易、特殊的家长们,并用海伦凯勒、尼克胡哲、贝多芬、霍金、张海迪、刘伟、邰丽华、杨光等大量鲜活的事例鼓励家长孩子,勇于面对,自强不息,不向命运低头,挑战不可能,奏出生活最强音!家长们热泪盈眶,大家明白,这就是家长们爱孩子的语言,我们相信这种爱会融化一切困难,迎接未来的挑战。
此时此刻哭闹的焱焱小朋友,被爱的氛围感染,爬起来紧紧搂住李主任,亲亲奶奶的手,闻闻奶奶的衣服,亲昵的举动让李奶奶爱上了这个可爱的孩子,并答应一定去家里看他,小朋友才放手。
“盲人摸亲”游戏结束后,在场的每一位齐声共读:勇敢面对,打破局限,不放弃,不失望,坚持,坚持,让自信的阳光照亮梦想!破茧而出,逆风飞翔,相信,相信,我们的爱一定让孩子快乐成长!老师孩子家长们一同接受专家们爱的鼓励,信心满满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。
会后陈老师感慨万千,老师家长都不容易,孩子们的未来在哪里,激情热情会随长期的坚守看不到光明而失去。她在整个会场看到的只有家长无可奈何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看到孩子们天真无知,嘻戏打闹的本能的快乐。她虽然做过很多场讲座,但是这一次她的心里不是滋味。初次的相遇会带来更多的遇见,这种不是滋味的滋味也会慢慢化为理解,也会化为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带来的更多关注。
审核人:谭一胜
分享到: